10月21日,由清華大學主辦,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、古文字工程秘書處承辦的首屆“古文字與中華文明”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開幕。論壇旨在深入發掘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思想文化內涵,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推進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。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,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洪大用,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,達慕思大學教授、清華大學杰出訪問教授艾蘭,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朱鳳瀚出席開幕式并致辭。來自中國、美國、俄羅斯、英國、法國、日本、德國等13個國家40多所高校、科研院所的12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。
在主旨報告環節,復旦大學教授裘錫圭請會務組代為發布了主旨文章。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含夷,牛津大學教授麥笛,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、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張光裕分別作主旨演講。
論壇共設立“中國早期國家與社會”“清華簡專題研究”“商周文字研究”“戰國秦漢文字研究”四個分會場。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,柯馬丁、李零、夏德安、劉釗、尤銳等百余位學者圍繞相關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。論壇同時在主樓大廳展出了國家重大文化工程“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”建設以來的實施成效和學術成果。
據介紹,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(以下簡稱“中心”)自2008年成立以來,主要任務是對清華大學搶救入藏的戰國竹簡——“清華簡”進行保護、整理與研究,同時開展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秦漢等其他出土文獻的研究工作,并參與學校實施的強基計劃及古文字學博碩士授權點的人才培養。截至目前,中心已出版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》整理報告12輯、《甲骨文摹本大系》(共43冊)、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》研究與英譯系列叢書首卷《〈逸周書〉諸篇》等相關著作。
?(張小筑)